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动态
信息中心
(转)园林,中国人的花园
发布时间:2020-03-15    点击次数:345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而在中国古代,人们则把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自家园林的一山一石一水间,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人间乐园。


  不论古今人们都有着同样的感受,人类终究是不能脱离自然,而园林的存在,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即便身处城市,人们心中对自然山水的渴望依旧强烈,对山水的依恋依旧不绝。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成。


   园林,是中国人心灵栖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囿


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

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


早期囿中主要建筑物是「台」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吕氏春秋》高秀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台的原始功能是观天象、通神明


灵囿

是周文王营建的囿

是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林园之一

早期的囿

是为了奴隶主阶层游猎的需要

而圈划一定的地域

营建而成的游憩区域

其中的人工设施稀少

多为自然之物


而周文王所建灵囿

人工构筑物明显增多

人工管理的迹象明显

周朝不仅帝王营建囿

诸侯也可以有囿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是囿与台的集合

囿主要供帝王狩猎活动

台则是观天象、通神明

虽然这一时期的「囿」

不是为了观赏而兴建的

但却为后来的山水自然园林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代的园林

在囿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与秦汉

作为一统天下的帝国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物质基础

也为营造豪华铺张的宫苑提供了保证


大的苑广袤百里

有天然植被、野生或畜养飞禽走兽

并建有居住、游乐、宴饮用的宫室建筑群

小的苑筑在宫中,此外

还有建在郊外或其他地方的离宫别苑


著名的宫苑有

汉代上林苑

它可以作为这个时代苑囿的典型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这样写道

「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

……

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

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

……」

可见上林苑规模之宏大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


魏晋


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

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却十分活跃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

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

中国园林由再现自然过渡到表现自然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

扬弃了以宫室、楼阁为主的

建筑化宫苑形式

初步形成以「穿池构山」为主的

自然山水园格局


除了帝王的宫苑外

在南方和北方

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

标志着园林艺术的审美

已由少数帝王转向官宦、文人



隋唐五代特别是唐朝的文化

是我国封建社会十分辉煌灿烂的时期

这个时期,既有巨大的山庄墅园

也有小规模建于自然风景中的山居园墅


据《洛阳名园记》记载

唐开元以后东京洛阳城郊的邸园

有一千余处

可见当时造园的盛况


唐诗与唐画的高度发达

也对造园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园林风格便是对文人诗画的延伸

开始向写意化发展


唐朝著名的文人园林有

裴度的私园和绿野堂

担任过唐代四朝宰相的裴度

在东都洛阳集贤里筑有私园



北宋是唐末经过

五十多余年战乱之后

一个较长的社会安定期


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

都取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为当时大量修建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以当时的园林数量之多

分布范围之广,造诣之高

无不远超前朝


北宋是中国文人园林发展的关键期

在唐代园林的基础上

走向了更精雅





元朝建立

儒学的沉沦、文人地位下降

文人园林一度萧条


元初有赵孟頫在归安的莲庄

元末画家倪瓒在无锡的清闷阁

常熟的陆庄和贾氏园等


留存至今的苏州狮子林

虽已非原貌

但作为禅宗寺庙园林的代表

仍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北方有元汝南王张柔

开凿的“古莲花池”

引成西北鸡距泉与一亩泉之水

种植莲花,构建亭榭

广蓄走兽鱼鸟,名为雪香园



明清


明朝之初

朝廷限制营造私园

明中期以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士人的私园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时代背景上来看

这一时期的园林主人

大多是政治舞台上的失意者

园林就成了他们颐养天年或是暂时栖避之所


张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造园家

在叠山垒石方面技艺高超

能运用画理叠山

康熙《嘉兴县志》记载张涟善叠假山

「旧以高架叠缀为工,不喜见土

涟一变旧模,穿深复冈

因形布置,土石相间,颇得真趣。」

可惜许多作品今已不复存在





版权所有:山西千里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18536691396/18635791396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全景晋阳湖A座1208   备案号:晋ICP备16001562号